鸿雁健行 http://b0b5.com/list.asp?classid=7 zh-cn Rss Generator By sdcms3.3 biz 到寺院做义工的要求,意义和心态? http://b0b5.com/show.asp?id=574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施,也是实践菩萨道的人。义工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传播爱心。

5.jpg

做义工的意义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华严经》偈句

]]>
炎陵湘山寺简介 http://b0b5.com/show.asp?id=449         

炎陵湘山寺

        炎陵湘山寺位于中华始祖炎帝的陵寝地湖南省炎陵县,建在县城西边的炎帝公园(又名湘山公园)内。湘山寺由一系列建筑组成,山脚洣水河畔建有大雄宝殿,山顶平坦处建有观音殿,湘山宝塔,观音殿东边,有祭祀炎帝及远古传说人物的五子庙。

        炎陵县是国家4A级旅游大县,拥有5A景点炎帝陵,桃源洞,湘山寺则位于国家森林公园炎帝公园内,也是炎陵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主要建筑有山脚的大雄宝殿、念佛堂、斋堂、寺办公楼和寮房,如下图所示:

2.jpg

]]>
全真龙门心法:洁净身心 http://b0b5.com/show.asp?id=610  

22.jpg


       大众,既知生死两途,轮回苦恼,便当发愿生心,以求出世。但出世的高人,自有最上一乘出世之法。这出世法,即世法转身,本都无法,因心而有。世法、出世法,只在一心所用顺逆不同,其实只是一法。法亦非真,顺中逆用,鬼神莫测其机。逆中用顺,阴阳不出其算。非是有心为作,用意推详,乃神明智慧理性,本来如是,原不是另有甚么出世的妙法也。虽然,参透出世的是谁,毕竟要送这出世的人,到世外去,方是出世。却又不是把身子送在世外。天地之大,世界之广,那里是世外?
      大众,仔细谛听,世外者,世法之外也。识破世法非真,幻情是假,一切有为,梦境无常,清静身心,以出世之外也。一切有为,名为世法,一切有为法,在世间,不能出世,惟有清静,能出世外。如何见得清静即能出世?大众,天有阴晴,不能出世;地有崩裂,不能出世;日月盈昃,不能出世;星宿度数,不能出世;风云雷雨,霜雪雾露,各有程限,不能出世;人有生死,不能出世;物有壮老,不能出世;情有厚薄,不能出世;心有动静,不能出世;精有漏泄,不能出世;神有昏昧,不能出世;气有呼吸,不能出世;势有消长,不能出世;利有乘除,不能出世;名有褒贬,不能出世;一切有为,悉系成住坏空,生老病死,哪得能勾出世?大众,要世法中,悟出出世法来方好。这出世之法,不在乎多言,只在乎此心还返而已。既知道天地万物,人情世法,总非出世之法。便知这天地万物,人情世法,悉在圈套之中,世界之内了也。须要看破天地万物,皆是无常,世法人情,皆成假幻,则此一点能看破的真灵,便是能出世的法王了。
       大众,这点真灵,非同小可。在释谓之妙明真性,在儒谓之明德,在道谓之元神,又谓之祖气。那许多别名,说不可尽。这能知天地万物,人情世法的,便在明明德的,明了一切成住坏空、生老病死之中,有个无成无住,无为之法,不坏不空,不息不机,能出生老病死之苦。天地万物,人情世法,皆有劫运往来,这一点真灵,亘古至今,常存不昧。通天彻地,出幽入冥。不生不灭,无毁无坏,无来无去。能运阴阳,而不为阴阳所运。能制鬼神,而不为鬼神所制。能转万物,而不为万物所转。能化人情,而不为人情所化。能用世法,而不为世法所用。能出世外,能住世间。纵横三界,去来自在以无拘束;统辖万灵,变化圆通而莫测。天上地下,唯此独尊。这点真灵,人人都有,个个难明,万法千门,三乘一藏,难出此些些窍妙,点点机关,悟之即在眼前,迷之落他井底。
       大众,要知出世修行,不越身心二字。身假心真,心假性真,须知借假修真,外假内真,外色内空。不借外之色身,难见内之空相,不借外之假身,难明内之真身,不借灵心,难超性海。所以要大众人人去清静身心,以求出世。
        大众,如何是清净身心的功夫呢?大众,身为生死之根,祸患之本。累我之心者身也,迷我之性者身也。好色贪淫,只为此身图快乐。争名夺利,只为此身图受用。犯法招刑,生灾惹病,皆从身起。太上曰:“人之有患,为其有身,及无其身,又复何患?”古人云:“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仙。”可见此身为害不小。今须看透皮囊为假物,然而父精母血二五凝成,原禀天地之秀气,得阴阳之正体。头圆法天,足方法地,人同天地,共列三才,万物之中,人为第一。上可配天地神明,圣贤仙佛。岂可以多宝之身,说作无用之物?但要大众,各人去修。会修身,将此假身,视为外物。但无此身,不能见此性。须修此假身,庄严法界,使法身不漏,方得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大众,如今对你们说明清净之功。若要此身清净,先将俗物丢开,远绝尘情,不同世法。皈依三宝,甘淡薄而乐清闲,绝肥甘而离喧闹。身体既皈三宝,性情须要平和,手足不许狂奔,眼目不许邪视,意不许浮游散乱,心不许着想存思。收两目之神光,内照而灵台不昧;返两耳之精窍,内听则本性常存。希言则归自然,不动则无悔吝。意不散乱,则心不外游,而元神安,心不着相,玄理圆通,而天岁活。口绝荤腥,而消多生之杀劫。身依戒律,而行四大之威仪。足不乱步者,心不慌,手不妄举者,心不躁。坐则中正,不许偏邪;卧则灵醒,不许昏睡;食则茹淡减味,而五脏清平;言则谨慎从容,而声音和畅。这唤作身心清静,粗行至于细微功夫,则要大众把清净二字参求。大众,不能入心去行,若有究心实行的,但知此人,决定成道。
       大众,心无二念谓之清,念无驳杂谓之净。心不着相谓之清,念不停滞谓之净。念念圆明唤作清,光明无碍唤作净。一尘不染唤作清,万虑皆空唤作净。万物不能遁其形唤作清,鬼神不能测其机唤作净。心如流水谓之清,性如皓月谓之净。无始以来罪消灭唤作清,多劫之前因尽彻谓之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唤作清,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唤作净。三者既悟唤作清,唯见于空唤作净。观空亦空唤作清,空无所空唤作净。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唤作清,湛然常寂,寂无所寂唤作净。真常应物唤作清,常应常静唤作净。洞观不昧唤作清,入众妙门唤作净。超出三界为清,解脱五行为净。虚空粉碎为清,粉碎虚空为净。光摄诸天为清,普渡众生为静。
       大众,我因开示,略言大约。这三教圣人,大藏经典;万法千门,诸天妙用;三万六千种道,八万四千法门;恒河沙数菩萨,无鞅数众金仙。皆不能出此清净定慧,无为妙法。大众,最上无上,大乘上品,至真妙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从清净而来。太上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又曰:“清静则天下自正。”可见清静身心,速求觉悟。大众,自今日起,须将平日所迷的铅汞,龙虎阴阳,烧炼种种譬喻,悉皆收起。唯从清静法门,死妄心,息邪念,平平稳稳,从中道大路上行,决不误你,唤作耽迟不耽错,有路莫登舟。若是我诳语相欺,即堕地狱矣。念杂心非静,尘多身不清。不清难见性,不静岂无情?内照身为幻,回光心亦空。空中神自见,定慧是真宗。日用须观察,平常要体存。逆行持斗柄,清静合天心。

诗曰:

学仙须要学天仙,莫效迷僧空坐禅。

徒谓涅盘还是鬼,分明身死入黄泉。

寺边荒冢皆枯骨,也会生前说性缘。

西土不知今到未,空留高塔使人怜。


]]>
全真道王重阳祖师著《五篇灵文》及注解 http://b0b5.com/show.asp?id=609

王重阳生平:其家累世为地方大族。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齐阜昌(1130—1137)年间应礼部试,未中,金熙宗天眷(1138—1140)初年又应武举,考中甲科,慨然有经略天下之志。后来长期任征酒小吏,遂愤然辞职,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离开陕西,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等。


     因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其庵名为“全真堂”,故入道者都称为全真道士。金大定九年(1169)携其弟子马、谭、刘、丘四人西归,次年一月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羽化,归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居(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后全真道尊奉该地为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创立全真道播报传统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到北宋末年,呈现新的变化,符箓派结合内丹,形成“内炼成丹,外用为法”的雷法系统。

       王重阳以内丹修炼为基础,提倡三教合一,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出家修行;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王重阳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创立了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王重阳本人在修行之初就舍弃妻女离家修行,他在度化已经成家立室的马钰、孙不二夫妇时亦劝导他们出家皈依,因此强调出家修行是全真道创立初期的一大特色。王重阳认为凡是出家的人都先须投庵。因为庵是房舍,乃人一身的依靠。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得以进入真道。王重阳重视群体形式的修练,他主张修道者应“合道伴”,但对道伴的条件有着明确要求。王重阳在修行上,主张去除世俗欲念。他曾经对马钰说“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药矣”。他认为酒、色、财、气会令人沉沦,丧乱失神,故在生活上的衣食亦应以简朴为主,才能在修行上取得成功。除了戒绝酒、色、财、气外,王重阳亦教导门人要保持心中清静,过简单自然的生活,修养性命。他在《三州五会化缘榜》中教导会众:修行不要走旁门左道,饥来吃饭,睡来合眼,刻意的打坐、学道都不用,只需屏除杂念,心中清净,自自然然就是修行。王重阳在修行上以内丹为重心,十分注重性与命的修持。例如他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十一论混性命》中提到:“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可见他认为性与命对修行同样重要,是互相增益的。王重阳亦视内丹为通向证道的阶梯,在他关于修行主题的诗词中有大量运用内丹术语的作品。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修习《道德经》为主,修习《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

]]>
《楞严经》的精髓分享之一 http://b0b5.com/show.asp?id=606    楞严经(又称《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佛教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以详实的描写佛陀的种种本性特征起头,展示了诸佛及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境界,同时也包含了诸般苦乐众生的真相。楞严经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640.jpg

     3、十力智慧:楞严经中描述了佛陀的十种力量和智慧,包括了对诸法的了解、利益众生的能力等等。这些力量和智慧的展示,向我们展示了佛陀的无上境界,并启示我们如何培养和发展智慧。

640 (1).jpg

 《楞严经》四大名句,悟透福德无量!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及注解 http://b0b5.com/show.asp?id=605 图片1.jpg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2);大道无情,运行日月(3);大道无名,长养万物⑷;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⑸。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⑹。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⑻。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⑼。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⑽。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⑾。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⑿。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⒀;外观其形,形无其形⒁;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於空⒃;观空亦空,空无所空⒄;所空既无,无无亦无⒅;无无既无,湛然常寂⒆;寂无所寂,欲岂能生⒇?欲既不生,即是真静(21)。真常应物(22),真常得性(23);常应常静,常清静矣(24)。如此清静,渐入真道(25);既入真道,名为得道(26),虽名得道,实无所得(27);为化众生,名为得道(28);能悟之者,可传圣道(29)。

]]>
心梗前兆6字口诀,简单好记又实用,你学会了吗? https://www.ixigua.com/7259600238749418041?logTag=1923c24e0d997f97ab29 道教的四大天师与萨守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760577574775321&wfr=spider&for=pc 这“8个字”,竟然是性命双修的真谛 http://b0b5.com/show.asp?id=599      清末内丹学家黄元吉,有一段关于“动处炼性,静处炼命”的谈话,对身心修炼很有启发和帮助。

      他说:“昔人云:“动处炼性,静处炼命。”二语已包括性命双修之要,独惜人不知耳。

      接下来他便对此作了具体说明。(引文均见《乐育堂语录》)本文拟对他的说明,再作一些阐释。

搜狗截图_2023-09-06_11-24-39.jpg

一、关于修性和修命

]]>
转:大道至简,真正的修行口诀其实很简单 http://b0b5.com/show.asp?id=598 转自微信公众号青尘界网文:

      此文本是我答授弟子的手机短信整理而成的,本来我不想公开,但见很多人修行数十年,总在浪费时间,所以我送几句真正修禅定真口诀与众人!  

      要入禅定的真口诀就是随便坐!坐得舒服,坐得开心,然后就是保持这种平常心,如果你的内心真的一无所求,一般坐十五分钟到半小时,就可以进入欲界定或者初禅前的禅相。          

    以上几句看似不入流的简单章句,的确是真口诀,只要你能以舒适的姿势坐着,然后保持着一无所求的平常心,一念不生的无求平常心,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一般都会入到欲界定或初禅前的三种禅相。   

]]>
王阳明以静修心3个步骤,让心静下来 https://www.ixigua.com/7172455336446525991?logTag=dbade079bfa05e57f8e3 菩萨利益众生的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http://b0b5.com/show.asp?id=587        随着这些年来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了,不过大家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和痛苦却是与日俱增。而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其实幸福度的高低更多看的就是心理而非生理,你真的悟了喝一碗稀粥也是喜悦,相反心中充满烦躁愤怒,就算吃海鲜大餐也是味同嚼蜡。所以菩萨为众生指明了通往幸福修行的四条道路,也叫四摄法,它们分别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图片1.jpg

      布施
     
说到布施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不就是给寺庙捐香火钱吗?有些对佛教不了解的朋友更是提起这个就是一脸不屑,甚至各种谩骂。
      但其实布施又分为了内布施,外布施和无畏布施三大类,给寺庙捐钱只是外布施中财布施的一种,确实属于布施,但反过来就不成立了——布施绝不只是给钱。其实布施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最殊胜的方式是法布施,就是为人说法,引人向善,助人解脱,您说不太懂佛经怎么办呢,没关系,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好好的工作这同样也是布施。
      比如您是医生老师,治病育人就是布施;您是工人,生产质量过硬的商品就是布施;您是农民,种植健康美味的各种农产品就是布施;您是演员,好好表演为大家带来欢乐,这也是布施。
       甚至您一个善意的微笑,为老人让一个座位,有垃圾掉在地上您去捡起来了,这种种行为都是布施,可以说布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您怀有一颗布施之心。
       请相信,
施一定比受更幸福,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爱语

    这第二道通往幸福的道路,叫做爱语。
    这个爱语并不是爱人之间的甜言蜜语,而是用一颗慈爱之心说出的暖心的话。
     大家一定听过那句老话,叫做“甜言使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指的就是一句温暖鼓励正能量的话,哪怕在数九寒天都会让对方感受到温暖,而谩骂讥讽挖苦充满负能量的话,哪怕在三伏夏天也会让对方心如冰封。
      所以语言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就像是江河一样,既可载舟,又可覆舟,只是有不少师兄总是选择后者,自己心中不快就恶语满天飞,给自己造下无边的口业。
       这样的人相信大家身边都会遇到不少,尤其是在网络之上,大家彼此看不到人更是肆无忌惮。

]]>
乱放生是祸首,臭名昭著“清道夫”等外来30鱼种进入长江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10_29_664252.shtml 大雁气功前64式示范(高清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Y411x7es/?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9&vd_source=1085d809b7afb0b601ccbea509707297 大雁气功前64式 陈传刚示范视频 https://tv.sohu.com/v/dXMvMzQ5MzExOTM0LzIxOTUyMzI1Ni5zaHRtbA==.html 印光大师:悲观抑郁想自杀的原因及对治方法 http://b0b5.com/show.asp?id=573 【编者按】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生活的压力,不被理解,没人倾诉,心中充满了悲观情绪。或有种种不好的经历,面对困境感到灰心、失望与无助。这些悲观抑郁情绪长期无法排解,积压太多就形成了抑郁症。得了抑郁症的人,有的无法正常睡眠,有的无法正常工作生活,更有甚者,想得最多的就是死,想以自杀为解脱!

yyy_副本.jpg

那么,面对“日益庞大的这个群体”,应该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呢?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有专门开示: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同时告诫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所以坦荡荡也。否则,就是小人常戚戚矣。

【原文】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淫泆,无所不至。如此之祸,较比自杀,当重万倍。幸而未得,尚不至如此之烈。

]]>
《禅修释疑》:“坐禅”指导 http://b0b5.com/show.asp?id=569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颗贪婪、善变、不断向外奔驰攀缘的心。如何配合日常生活需要,透过禅的修持训练,使自己的思绪能渐趋冷静、理性、稳定,以升华人格,增进内在涵养,实为现代人当务之急!


现代人学习坐禅大致有三种心态:一是为了健康。现代人因事务繁杂,身心疲惫,借由坐禅的锻炼来强健身心,让自己有更多心力来应付社会局态的变迁。二是为了心灵的净化。提升人的内在涵养,使他更慈悲、敏锐、明晰,更有睿智与远见。净化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并依此而不断地改善外在世界,使之趋于圆满、至善,这才是现代社会进化的正常途径。三是为了体悟佛法。希望藉由禅的修持,达到明心见性的内在体证,以圆满佛道。


]]>
益阳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https://mp.weixin.qq.com/s/BgLxfMrwyvi1hZzXuBzTyw 关爱老年人:从独居老人不会刷健康码说起,老人的寂寞与焦虑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8nVtpULuhdr6--o3kVXFTLkIQWcifq0Sx9K8KjWai6zNLvdtdAGBO3IubdPA8F7N-_lT9EKWBnH8gkrQsmKISJXQ____?spss=np&channelId=SYLB10NEW&aman=295427Y038cc9cD609c6a9b6b4ufccd61fja1eX9e4 中国老人养老难,受虐情况调查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76992&s=zwy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