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鸿雁健行 > 丹经悟道 > 正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道成仙”的认识与探讨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4/27 20:24:58 人气:65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8.jpg

一、关于‘“仙”的真实含义

       学道的人,最大的愿望是‘“得道成仙”,如何理解“仙”称谓的真实含义,这是很多的学道者很迷茫的事情,“总知人成仙,不知路何往”的感觉,要正确理解“仙”,首先从中国文字“仙”入手,“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因此,“仙”的意思是一个修道的人,为人群做了很大的贡献,由于他的形象和山一样的高大伟大,他的今生来世都会被很多的人仰望,这个时候的这个人已经成仙了。

二、如何得道 ?

   “得道成仙”告诉我们首先要 “得道”才能‘“成仙”。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得道”呢?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道是说不清的,所以才会有"道可道,非常道"。“得道”的方法和秘密全在老子的《道德经》,把老子的《道德经》参悟透彻并融合在自己的生命当中便是 “得道”之人。

三、“仙”的境界

   许多宗教,都将希望放在来世或天国,漠视当下或现世快乐的生命存在,他们对生命欢乐的期许,是一张遥遥无期的期票。儒家传统思想文化重视现实社会和安身立命为人的伦理,然而,它同样缺乏关注现实生命的情怀,以功利主义的目的作为归宿。道家思想指向的人的现世快乐,追求个体生命“白日飞升”即在此生就通过道法的修练,实现生命和快乐的永恒是道教精神信仰的核心。

     道家重视“生”,重“人”,重“命”。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道家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家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

       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 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 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 . 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 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被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四、“得道成仙”的方法

     道家在本质上是把人看成是形、气、神或命与性的统一体。在对人的基本结构的认识上,道家通过形气神理论和性命理论以及脏腑经络理论从而完成对人的纵横各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完整把握。在对人生历程的认识上道家提出了一套从先天一气到结胎、婴儿、孩儿、成年并最终死亡成鬼或修道成仙的完整过程的理论。在对人生特性和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上,道家认为,人生存在生难永恒性、形体滞碍性、苦痛常伴性、祸福无常性等一系列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而人要从根本上摆脱这些有限性和局限性惟有修道以成“仙”。人修道成仙只能在今生完成,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对人来说具有绝对性,故贵生养生、修道成仙,使生命永恒,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如何生修道,道教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丹修炼

     内丹,是道教修炼方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内丹之名,始见于隋代。但隋唐之际,外丹盛行,内丹不著。至南宋,全真道南北二宗皆斥外丹。此后内丹术一直作为全真道之主要修炼术行世。在当代社会,道家“内丹修炼”其本质就是对自身内在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修炼。

2、外丹修炼

      外丹,相对内丹而言,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约产生于汉武帝时,当时方士李少君“化丹沙为黄金”以作饮食器,就是烧炼金丹。也就是今天的养生保健的食品或药品。在当代社会,道家“外丹修炼”其本质就是对自身健康营养药物、膳食方面的摄服。尤其是老年人,气血器官衰老,适当外服药食补充营养是必要且有效的。但自古以来的外丹实践总结,除了发明了火药和部分医药,证明成功正例很少,靠服练“仙丹”成仙的可能性很低,许多帝王因为过食丹药而中毒殒身的反例倒不少。

3、“性命兼修”

        性指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中和集》、《性命圭旨》、《天仙金丹心法》、《天仙正理直论》、《金仙证论》等书都有关于“性命双修”的论述。《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

      陈撄宁大师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可谓既深刻,又生动。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那么很显然,对人的生存来说,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命与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必须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一旦没有了生命,人就变成一具死尸,人也就随之死亡;另一方面,人也不能离开精神意识,没有精神意识,人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动物一样,当然也谈不上作为人的存在。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识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在道家看来,作为人,不仅要有形气所表现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识所表现的性,他是生命与精神意识即命与性的统一体,这就像人不仅要有形、气、神,而且是形、气、神的统一体一样。所以,“性命兼修”是身心健康和道德提升的合而为一;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时并重。不但要追求强壮体魄,也要追求健全的心理素质,使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两个方面都得到活泼的发展,这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当一个人他具有健康的身体,有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每天都有愉悦的心情,无忧无虑的生活着------那不就快活过神仙吗?

五、“得道成仙”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社会,人们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整日四处奔波,追逐着工业化城市中的微尘,追逐着高楼大厦背后的落日,心态难免浮躁,心性左右摇摆,从而逐渐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由于过激的竞争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使得有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的扭曲。在这种时刻,如何把握自己,如何保持一种自我的安详与心态的宁静,不仅显示着一种自我人格尊严的崇高,也是人生幸福、全家平安的保障。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君不见,世上有多少“聪明”的人,曾经勤奋苦干,或事业有成,或为官显赫,或荣华富贵,或光显门楣,但却一时心性迷失,把持不住自己,丢掉了本性,做了金钱的俘虏与色相的奴隶,终至丢官丧命、家毁人亡。迷失在贪嗔痴爱疑的妄心中。

    “我命在我不在天”,所以,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修练,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有所作为,“出则为仕,退则为仙”,回归真我,善待他人,做一个有道有德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的真人,不装B,不浮躁,就是活在当下追求的成仙之道,这就是活在自心光明的如仙光辉之中!


    本文网址:http://b0b5.com/show.asp?id=488
    获取积分的办法:[免费注册] 成为会员后[登陆],每天登陆一次免费获一个积分,或登陆后通过 [在线充值] 用支付宝充值,每充值1元人民币可通过【积分兑换】转为10个积分,然后您可以用积分购买所需之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